鲜食鲜嫩香甜,果肉口味神似山竹,烘干后则变身一种神奇的原料,用其加工制成的饮品,甜点风靡全球,征服无数人的味蕾,您能猜到说的是什么植物吗?
答案就是可可,它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是制作巧克力、饮料、糕点等的主要原料。可可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在南北纬20度以内、海拔800米以下的高温高湿地区才适宜生长。
海南岛处于可可适宜分布带的北缘。去年中国海南生产可可豆实现了第一次出口,成为可可产业界的“新星”。
历史由来
1954年6月,琼籍归国华侨从印度尼西亚引入红皮可可果实一个,内有种子28枚,播种于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发芽率达100%。
1956年2月至年底,华南垦殖局从印尼和马来西亚多次进口可可果(210个)和可可种子(0.06公斤),分期分批分配给海南垦殖分局、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育苗、试种,至此,海南岛开始了自己可可种植的历史。
1985-1988年,海南南田、南平、三道、南滨、金江等农场,共种植面积80h㎡,三年后产量逐渐递增,1988年总产量已达99600Kg。
1989年由于巨大的台风,让刚刚扩大生产的海南可可种植业遭遇灭顶之灾。同时,那时候国内消费市场,烘培业,食品制造业都还处于初级的阶段,需求市场不成熟,使得豆农的收益不可预期,种植业风雨飘摇。极端的天气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中国彻底退出世界可可种植市场,至今依然没有恢复商业化种植。
2019年10月18日,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兴隆热带植物园主办的首届可可文化节在万宁兴隆盛大开幕。
2020年,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500公斤,货值3044欧元的可可豆,经检验检疫合格,通过上海洋山口岸顺利出口比利时。这是海南原产地可可豆首次出口欧盟国家。
出口强劲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专家介绍,进口海南可可豆的是“巧克力王国”比利时的精品巧克力品牌,出口价格每公斤50元(人民币),是国际大宗商品可可豆价格的两到三倍,表明中国产可可豆的品质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海南可可豆的市场需求强劲,自去年实现首单出口后,今年的订单量已翻了两番。海南可可豆产量严重供不应求,目前已有企业在海南投资种植可可,寻求合作的境内外企业也越来越多。
海南可可豆的“走俏”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据热科院的专家介绍,海南目前每年能生产出的可可豆产量只有一二十吨,未来将往“精品产区”的方向发展。
海南可可豆的风味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红色水果以及坚果风味。巧克力品牌“珂珂琥”创始人、美国人马克此番前来考察海南的可可种植情况与发酵工艺,“希望将海南可可豆制作的精品巧克力推荐给美国的消费者”。
马克称,精品巧克力生产商常选择单一产区的可可,加工制成有别于一般工业巧克力的产品,口味更好,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凸显不同产区独特的风味。
未来前景
专家介绍,可可树可鲜食,也可制成可可豆。作为旅游消费品的鲜食可可,在零售市场能卖到十多元一个。
如果加工成可可豆,每亩年产值在5000元左右。可可豆的风味跟发酵工艺密切相关,建议农户将种植的可可送到生产基地进行集中发酵、加工。
香料饮料研究所科技处处长秦晓威介绍,可可树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粗放,苗期管理和一般果树差不多,树体形成之后,适当地修剪施肥就可以。可可适合林下种植,与椰子等一起立体种植,综合收益更高。
专家称,可可一产效益高,二产加工增值效应突出,三产还能融合研学体验等旅游项目,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据介绍,目前海南零星分布种植约2000亩可可,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万宁市在气候上有着种植和发酵可可的气候优势,未来万宁市要将可可特色资源打造成精品品牌,将特色资源和旅游文化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